close

A2.JPG

北門井仔腳鹽場大概是全台灣唯二還在用日曬製鹽的鹽場,而且生產的鹽有在量產販售,而不是只是觀光展示而已喔。

 


怎麼玩? 來了北門就不想去七股了

跟七股鹽山比起來,這邊真是太適合一家老小跑跑跳跳惹!!有得拍、有得看、有得買、有得玩、有得體驗。

北門井仔腳鹽田充滿娛樂性與知識性的設計,榮登我心中鹽巴屆第一名!

 

放眼望去一堆一堆「白金沙」在池子中,鹽田裡淺薄的水倒映天空的七彩,超級美。

A3.JPG

A4.JPG

A2.JPG

 

仔細看,某些鹽田收完鹽後,鹽車把鹽田鏟出一條漂亮的「雪路」。

A5.JPG

 

沿著「田埂」走,鹹黏海風中竟然有小時候阿罵醃蘿蔔的發酵味,原來這就是日曬後,海水鹽度增高,變成「鹵」的味道。

B1 LARGE.JPG

 

或是可以體驗古早時候,利用水車把海水引進鹽田裡。踩這個看似簡單,可是有氧量超大的!

A7.JPG

其實更古早是用龍古水車。跳一小時有氧都比不過!(下圖拍攝自安順鹽場的牆邊舊照)

B14.JPG

 

可以去摸摸收成好的海鹽,感受一下日曬鹽巴的粗顆粒。

B12.JPG

 

或是在鹽埕裡玩耍。體驗整地、杷鹽、擔鹽,或是堆城堡

C1.JPG

C2.JPG

 

 

另外還有商品店,吃吃喝喝都在這。

商品店的營運單位跟夕遊出張所、七股鹽博物館是同一單位。所以賣得東西差不多。

有366日生日鹽、鹽花咖啡、鹽花霜淇淋,以及DIY鹽鹵教你怎麼自製安全無添加的豆腐豆花。(下圖拍攝自七股鹽博物館的商品店。北門的品項大致相同)

A9-2.JPG

A9-3.JPG

A9-1.JPG

 

 

 

 鹽田父母版小抄不要被國小屁孩問倒

接下來是人父人母們的小抄,來鹽田玩的時候才不會屁孩們被問倒喔~
掌握三個關鍵字,當屁孩心中的英雄:三種池、波美計、瓦盤

 

 

1. 三種池

鹽田大致上分成三種池:大蒸發池、小蒸發池、結晶池。依序把海水慢慢的蒸乾來提高鹽巴濃度。

大蒸發池的濃度還沒有很高,大約在10-12度波美,所以靜置久了會長一些海藻或是產生發酵的味道。

B1 LARGE.JPG

 

小蒸發池濃度提高到大約20-22度,濃度很高了,所以藻類與細菌不會在此生長。

假如陽光夠大的話,可以看到水面上會有一層白白的鹽花。因為陽光大會快速蒸發表面上的水份,所以鹽就快速結晶出來了。

B2 SMALL.JPG

若是放著不收成繼續曬,小蒸發池的池邊也有可能就直接結晶出鹽巴。(下圖拍攝自台南安南區,安順鹽田)

B14.JPG

 

小蒸發池之後,到了結晶池就是收成鹽巴的地方。這時的濃度高達23度以上。

B9.JPG

專家說,到了24度就有鹽巴結晶,可以收成了。但不可以到28度,因為鎂會釋放出來,所以28度鹽巴是苦的。

 

 

2. 波美計

古早時候測量鹽巴收成時機,都是丟個蓮子或是鈕扣進鹽田,看是沉是浮就知道濃度夠了沒(現在想來是超鬧的方法阿XD)

現在測量是用波美計,同樣利用濃度與浮力的原理測量濃度

B5.JPG

將管子裝滿測量的水

B6.JPG

把波美計丟進去,看水面高度就知道濃度了。

B7.JPG

根據商品店的導覽專家說,一般來說濃度24-26就可以開始收了,不會曬到28度,因為28度會釋出鎂,鹽巴會變苦。

 

收成好的鹽巴裝竹籠。

B9.JPG

 

放在鹽田旁邊晾更乾。

B10.JPG

我詢問專家說,蓋帆布會把水蒸氣悶住,鹽巴不就乾不了?他回答,這時候的鹽巴不需要用曬的,靜置就好。多餘的水分會自己往下流出來,流回地上流回鹽田。

B11.JPG

 

3. 瓦盤

B8.JPG

 

井仔腳的鹽田底部是用瓦盤,也就是用瓦片或是酒甕破片鋪底。透過淺淺的水仔細看,可以看到瓦盤漂亮的紋路。

A5.JPG

 

瓦盤是新式的做法。相較於瓦盤,更古老的做法是土盤,也就是底部是砂土跟黏土。(下圖拍攝自鹽博物館)

B15.JPG

 

瓦盤收鹽的時候不會撈到泥土,所以可以增加鹽巴產量與降低工作量,同時清洗鹽田也方便。

 

瓦盤這麼聰明的設計是誰想出來的呢?吳尚新

何許人也?就是台南中西區吳園的主人。在清代時候做官鹽生意,變成富豪之後蓋了四大名園之一的吳園。

 

同場加映:吳尚新賺大錢後蓋了吳園,點這裡看看吳園多美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少爺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