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農家子弟出身。小時候拔過菜、玩過水、澆過肥,對於農村裡特有的味道永遠忘不了。
太陽剛起,跟著老爸走進竹林裡冰涼空氣的新鮮味;趕著日出,第一道光混著新鮮綠竹筍的甜味;走進田裡,還含著露水的小白菜跟A菜的草味;走過九層塔一定手賤偷拔一葉揉開的義大利麵味;快到正午,太陽曬過雞屎肥乾燥嗆鼻的味道;阿伯載來一桶一桶「噴」,我站在大灶旁,邊燒柴邊煮噴,那個吃到飽的味道;還有阿罵永遠不知到在曬菜埔還是醃冬瓜那種小孩不懂的大人味;下一場雨後,泥土與落葉散出濕潤安心的味道;晚上我一個人睡,一邊害怕大喇牙一邊聽屋旁的流水聲跟野薑花味入睡。
這些都是小時候存在我記憶的味道。
很久沒有翻出來了,但那天去了一趟菁寮老街,把快30年沒有預覽的味覺記憶一次翻出來。
■ 無米樂。無米怎麼樂。
菁寮老街位於台南後壁區的菁寮村,另一個名字或許讓人更有共鳴:「無米樂老街」。
無米樂在2005年上映,記錄四位後壁老農民的人生,以及跟天地的互動。簡單平實,並不刻意把農村生活拍的淒風苦雨,反而是用簡單的快樂與日常生活的夫妻對罵捕捉農村的日常。
之後有人將這個社區重新包裝,現在以菁寮老街重新出發。
這個老街假如以九份、內灣或安平老街的標準來看,很無聊。菁寮真的就是個農村而已。但這種無聊不會讓人膩、讓人煩、讓人覺得要灑錢觀光才買的到舒服感。
來走走吧,來看看農村的故事。
■ 很久沒有被翻出來的記憶
這一趟菁寮老街,翻出我好多快忘記的記憶。
阿罵的菜埔
小時候阿罵的甕跟玻璃罐好多,大大小小都散發出小孩子絕對不會喜歡的味道。我猜想有些是菜埔,有些是破布子,有些是蔭冬瓜跟豆腐乳,還有一些已經超過小屁孩見識範圍的私藏家釀。
「做事人」就是要做事
老街裡有個阿罵席地而坐在撿豆子。原來是紅豆綠豆一起曬,有一些豆混一起了,所以她要挑出來。
農家子弟,我從沒聽我爸用「農夫」這種字眼來形容自己,他永遠都說他是「做事人」(臺語)。做到現在已經60歲後段了,他還在做。他講過不只一次:
『做事人就是要做事,謀要蔥蝦?』
阿罵指縫的泥土與火山岩般的膚色,讓我想到我爸這句話。
做事人就是要做事,默默做繼續做。
平淡,但堅定。
古井
古井水總是冰涼,聽說有個浪漫的傳說。
古早洗衣服都要到屋外用洗衣板捶捶打打,烈日下勞動可不是一件舒服的差事。老媽媽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做這種苦力,所以都叫童養媳去洗。外頭30度,天可憐見,所以天公伯讓古井水都保持冰涼的溫度,好趨趨童養媳心裡的熱度。
一雙鞋
這雙鞋不是路邊丟棄的鞋,而是洗好放在紅磚牆上曬乾的鞋。膠皮已經裂、網布已經破,更別說那拉拉扯扯的鞋帶不知是換了第幾條了。
這就是農家子弟,破了不敢丟、裂了不捨換,縫縫補補拼拼湊湊,白膠、膠帶、三秒膠一起上,再走個半年沒問題。
我爸、我阿公、我阿伯,都有這麼一雙年歲相似的鞋。
菁寮老街,翻起我很有沒去想他的農村生活。
同場加映:菁寮老街的吃吃喝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