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身在台南中西區的巷弄中,騎車開車走大馬路絕對發現不到一個優雅的中式莊園:吳園。
■ 吳園。見江東父老(跪)
清代台灣四大名園:府城吳園、板橋林家花園、新竹北郭園、霧峰萊園;吳園可是與板橋林家齊名,知道厲害了吧。
歷史把吳園慢慢從地圖上抹掉,時間把吳園一塊一塊的縮小;雖然現在吳園規模已不及板橋林家,但是個很好閒走、野餐、遛小孩、曬太陽的好地方。
■ 假日劇場。日曬野餐
中式莊園的元素都在這裡,有小湖、飛來峰假山、紅瓦涼亭,「小橋、流水、人家」的浪漫這裡都有。
臨著小湖,有個小舞台與階梯觀眾席,假日常常會有文藝團體的表演。我曾經在這裡享受一個下午的弦樂四重奏,另一個午後參與了官將首(陣頭的其中一個模式)的排演。
若是沒有表演,也可以帶著一塊野餐布,或躺在微斜的草地上,享受陽光無限量供應的維他命D,能量滿滿。
說到微斜的草地與階梯式觀眾席座椅,這可不是硬挖出來的,這是當年流經吳園的小河流留下來的自然河床斜度,同時也是吳家一脈繁盛的證據之一。
■ 整個宇宙都在幫你耶!
吳家的興起完全就是匯聚宇宙最好的要素:天、地、人。
天時。在乾隆末到道光年間,五條港區生意興隆,整個都市越來越富有。那是個有點繁華又還沒到很繁華的年代。百業沸騰、積極成長、生意機會俯拾皆是、賺錢門路轉彎就有。
地利。五條港中的德慶溪支流,流經現在民權路的地方,清朝稱為枋橋頭。地處交通要道,繁華流通,所以富豪仕紳都在這裡蓋庭園。吳家便將何斌的莊園買下,擴建成庭園。
吳園的水池是當年支流的小碼頭,來來去去都要在此上下船舟,所以來往的達官貴人不會少,佔這地利之便,有關係就是沒關係。所以階梯式的觀眾座椅可不是故意挖出斜度,這是當初溪流下切留下的自然河岸
人聰明。吳春貴創辦「吳恆記」商號,主辦官鹽業務。老天阿!鹽糖米糧這種百姓大事可是穩賺不賠的生意,更何況是「官」派的鹽業代表呢!到了第二代吳尚新,業務蒸蒸日上,累積財富買下了現在的吳園。
◤仔細找,吳園到處找的到當時是碼頭的證據。例如上圖,雖然改建為石頭步道了,但當初在岸邊綁船用的圓柱遺跡還保留下來了。
■ 宇宙帶它進入歷史,但時間帶它離開版圖
到了日治時代之後,這塊地慢慢被瓜分做其他用途。公會堂(日本集會場所)、館、圖書館、游泳池、遠東百貨…都在吳園裡落下足跡。四大名園之名已經不如以往響亮。
◤以上兩圖翻拍自台南公會堂內對於吳園歷史介紹的海報。
但是現在,經市府修復後,吳園是個非常棒的閒走地點。若在附近的開隆宮、小豪洲沙茶鍋、威秀影城、甘單咖啡逛完,來吳園走走消食非常適合。
---
同場加映: